清明節是臺灣文化中最具意義的傳統節日之一,不僅是掃墓祭祖的重要時刻,更是家人團聚、追思緬懷的特別日子。對於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新住民朋友們來說,這個節日既熟悉又陌生,各自的文化中都蘊含著紀念逝去親人的獨特方式。
每個國家紀念逝去親人的方式都各具特色。日本的盂蘭盆節、墨西哥的亡靈節,都與清明節有異曲同工之妙。墨西哥的亡靈節尤其有趣,人們不僅不以悲傷的心情看待,反而是以歡慶的方式紀念逝去的親人,甚至會舉辦派對,並以黃色花朵裝飾。
對於馬來西亞來的波力士而言,掃墓是一年中最累人的活動。他的家族源自中國大陸,堅持每年必須掃掠20多位家族長輩的墓地,展現了對傳統的深厚尊重。相比之下,歐洲國家如荷蘭和瑞士的做法則相對簡單,通常在親人的生日或忌日前往墓園憑悼。
有趣的是,即便在同一個國家,不同世代對生死的理解也大不相同。義大利的林凱恩分享,他的父母相信死後有另一個世界,但年輕一代則傾向於認為死亡是生命的終點。這種觀念的轉變,反映了社會思想的演進。
最令人動容的是,這些來自不同文化的新住民朋友們,都在分享中傳遞了一個共同的訊息:珍惜當下,好好陪伴家人。瑞士的麻努更是坦言,曾因未能好好陪伴逝去的親人而感到遺憾,他懇切地呼籲大家要好好珍惜家人。
清明節不僅是一個傳統習俗,更是一面鏡子,映照出不同文化中人們對生命、家庭與追思的深刻理解。無論我們來自哪裡,追思先人、珍惜親情,都是跨越文化邊界的共同情感。
願我們在清明節,用心紀念,用愛前行🕊️💖
延伸閱讀:
https://news.immigration.gov.tw/NewsSection/Detail/8a167376-b6bb-4f77-a0af-08d25edd7c1e?lang=TW